本報6月23日訊(記者 張尚武 劉勇 通訊員 王勤 劉魁春)看上去“三面光”的渠道,對田園生態系統有何影響?衡陽縣的實驗表明,這種渠道對青蛙、蜘蛛的生存構成威脅。
  衡陽縣洪市鎮是全國“小農水”項目區,這裡既有水泥砌的“三面光”渠道,還有一種硬泥打底、埂上鋪土的土渠。6月中旬,記者在這裡看到,與“三面光”的渠道相比,土渠更富有生機。田埂種大豆,蜘蛛在結網,聽得見蛙鳴,生態系統與外界有斑塊、廊道相通,被稱為“會呼吸的渠道”。
  衡陽縣的生態水利建設,在全國樹起了標桿。去年,該縣以全國排行第二的身份,登上水利部“基層治水十大經驗榜”。最近,該縣又一次列入全國“小農水”項目重點縣,縣長熊超群介紹,此輪建設將把生態水利理念由試點探索變為全面覆蓋。
  早在2009年,衡陽縣就率先成為第一批全國“小農水”重點縣。項目建設過程中,多數小水渠實施“三面光”襯砌。但縣水利局也留了自己的“實驗田”,對一些水渠採取硬泥打底,定期清淤,田埂不搞硬化。縣水利局局長陳福生稱,只想驗證一下,田間小水渠到底如何修,才能既省錢又效果好。
  2011年,衡陽縣第一批全國“小農水”重點縣項目完成驗收,兩種水渠都改善了灌溉條件,項目區內糧食生產能力提高。如今3年已過,兩種水渠的區別卻日益凸顯:被水泥包裹的“三面光”水渠,垂直護坡,埂上寸草不生,田間的青蛙、蜘蛛、泥鰍等幾乎絕跡;而“會呼吸的渠道”,草青水暢,魚蛙共樂,田間害蟲明顯少一些,更受農民歡迎。
  此次衡陽縣再列全國“小農水”重點縣,將在3年內完成2.47億元投資,項目涵蓋庫宗橋、板市等7個糧食主產鄉鎮。縣水利局規劃,新一輪“小農水”建設貫徹生態理念,1個流量以下的田間支渠、鬥渠、毛渠,將全部建成“會呼吸的渠道”,保證農田用水,保護生態系統。  (原標題:田間渠道“會呼吸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d21fdyh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