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西寧12月20日電 題:吉德老人和他的《格薩爾》夢
  作者羅雲鵬李秉璽
  陣陣嘹亮的號角聲中,身穿盔甲、頭插五色彩旗的“格薩爾王”威武出場,30多名“將士”手拿弓箭緊跟其後,在桑煙氤氳的舞臺上,舞動著身子和麵具,跳起了古老的藏戲。
  舞臺上,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的吉德老人衣著朴素、面容慈祥、忙得不可開交,時而彈電子琴,時而拉手風琴,時而用串鈴伴奏,手上還不時比划著。
  72歲的吉德老人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江日堂鄉多日麻村人,原班瑪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,也是一位藏族藝人,同時他也是江日堂鄉《格薩爾》民間藝術團創始人。
  “班瑪是瑪域果洛文化的發祥地,格薩爾文化源遠流長、底蘊深厚,我們組團演藝是為保護和傳承好格薩爾文化盡一份綿薄之力”,吉德老人近日接受筆者採訪說。
  吉德老人自幼受格薩爾文化熏陶,年輕時就對藏戲很有研究,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,1966年畢業於果洛州民師的他在家務農13年後考到江日堂小學工作,由於對格薩爾文化的情有獨鐘,他利用業餘時間,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憑著自己的記憶開始編寫劇本,併發動組織青年牧民和學生在閑餘之時加強訓練。
  吉德老人回憶,1981年8月,在藍天為幕、綠草為台的草原上開始演出了,這便是江日堂鄉《格薩爾》民間藝術團的雛形,歷經幾十載,藝術團在格薩爾這塊肥沃的土壤里辛勤耕耘,取得了輝煌的成果,並且不斷發展壯大,截至目前,吉德老人的藝術團已培養出了200多名業餘演員。
  在吉德老人的藝術團里,臺下天真爛漫的孩子、靦腆羞澀的女子在臺上卻成為了格薩爾“將士”、聰慧大方的珠姆(“珠姆”是《格薩爾》史詩中的主人公格薩爾王之妃),簡單的佈景、複雜的面具、原汁原味的唱腔,吉德老人的藏戲團仍固守著藏戲的原生態。
  據瞭解,江日堂鄉《格薩爾》民間藝術團的演出均為無償義演,演員們沒有一分補助,長期以往這便成了老人一個心結,演員的誤工補貼時刻牽動著老人的心,為了傳承格薩爾文化,繼續發展藝術團,吉德老人省吃儉用、節衣縮食,一日三餐饃饃清茶、酥油糌粑,連再燒壺奶茶都成為一種奢侈,每月微薄的工資就是藝術團的主要經濟保障。
  為了發展壯大劇團,更好地傳承格薩爾文化,吉德老人動員兒子、女兒、外甥、女婿齊上陣,同台演出,另一方面,吉德老人還著手強化培訓鍛煉,發展複合型人才,培養多面手演員。很多演員既是樂隊伴奏者,也是扮演不同角色的高手,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吉德老人,他不僅寫劇本,而且是總導演,不僅吹拉彈打各類樂器,而且是樂隊總指揮,不僅演雄壯魁梧的格薩爾,而且扮溫柔賢慧的珠姆。
  “雖然我現在年紀大了,但還經常串演一些人物,這樣既能對演員們進行言傳身教,自己也能過過戲癮”,吉德老人說。
  9歲的仁欽寶是吉德老人的孫子,他說,“我也喜歡表演藏戲,在爺爺這裡我學到了不少東西,瞭解了格薩爾文化,我要好好學習,長大後也要演格薩爾王”,在藝術團跟他年齡相仿的孩子還有好幾個。
  吉德老人介紹,他們年年會編排新節目、增加新內容,而且每年都會在村上、鄉上、縣上、州上表演幾場《格薩爾》節目,與此同時他還在創作時把傳承和創新相結合,先後編排的藏戲有《格薩爾王傳》、《文成公主》、《松贊幹部》等20餘部,還獨樹一幟地把《格薩爾王傳》之《賽馬稱王》與《霍嶺大戰》的上下集改編成藏戲搬上舞臺。
  吉德老人的藝術團里存放諸多服裝、盔甲、面具等道具,其中大多都是吉德老人親手所製作,他幾十年的付出不僅得到了牧民群眾的高度稱贊,也曾多次獲得州縣文化部門授予的《繼承發展民族文化獎》,1990年被中國國家文化部評為全國先進文化站,1984年老人被青海省授予全省勞動模範稱號,1997年被中國國家文化部、中國社會科學院、國家民委等多部門聯合授予《格薩爾》搶救與研究先進個人。
  “傳承和發展好《格薩爾》史詩現在已不僅是我個人的夢,有生之年我有幸看到了《格薩爾》史詩的繁榮,今後我還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出更多節目,留給這方深愛的土地”。(完)  (原標題:行進中國:吉德老人和他的《格薩爾》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d21fdyh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